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通知通告 >> 正文

2019中国(秦皇岛)智慧新能源高端论坛

2019年12月20日 11:27    电气学院      点击:[]

 

时间:2019年12月22日(周日)8:00-12:00

地点:西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

主讲人:陈维江院士,孙宏斌教授,岳东教授,卫志农教授,孙秋野教授,王飞教授、孙鹤旭教授

主讲人及报告内容简介:

 

大会报告一:新一代超/特高压金属封闭组合电器(GIS)

陈维江,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电网公司顾问。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电磁瞬态分析方法及防护技术研究,主持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基础问题研究,支撑我国自主研发成功特高压输电技术;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1),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2),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2013年获得中国电力杰出贡献奖,2013年获聘为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报告内容:主要结合我国750kV和特高压系统特点,重点介绍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超/特高压金属封闭组合电器(GIS)产品。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组织领导下,中国电科院、西交大、清华、华电、平高、西开等单位,协同攻关持续10余年至今,在小型化断路器、小型化隔离开关、新型母线、紧凑型大容量冲击试验装置等方面形成了关键技术成果,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750kV和特高压GIS产品从“有”到“优”的突破。

   

大会报告二: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系统

孙宏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IEEE和IET会士。清华大学能量管理与调控研究中心主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能源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IEEE PES智能电网电压控制工作组主席,IEEE PES能源互联网工作组主席,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会议创会主席。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和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报告内容: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从初期EMS到传统EMS,再到智能电网EMS家族;第二部分:面向能源互联网发展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系统(IEMS),重点介绍IEMS研发面临的技术挑战、系统设计、功能开发和实际应用情况。

   

报告三:网络攻击下智能电网信息物理安全理论与主动防御技术研究的思考

岳东,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技术研究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主动配电网大数据分析与控制工程实验室主任。担任国际刊物IEEE TSMCA、IEEE TNNL、JFI和IJSS客座主编、副主编,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专家组成员,IFAC TC6.3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嵌入式仪表及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化控制、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与协调控制、物联网及应用。

报告内容: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信息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信息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会对物理电网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介绍信息网络安全性对物理电网的影响,从而引出本研究内容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围绕信物安全性影响机理以及主动协同防御两个科学问题,介绍了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最后简要介绍团队在此方面开展的一些前期研究工作。

   

大会报告四:互联大电网运行状态智能估计

卫志农,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研究所所长,入选江苏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报告内容:围绕新形势下互联大电网运行特性,简要介绍课题组在互联大电网运行状态智能估计的研究,分别从互联大电网状态估计建模及可疑量测辨识、线路参数智能识别和在线修正、数据驱动的快速状态估计和数据-模型协同驱动的精准状态估计四个方面展开,以期提升互联大电网的监控效率和态势感知能力。

   

大会报告五:能源互联网中的自能源及其分布式优化

孙秋野,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Access》、《自动化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自动化学会能源互联网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委会新能源学组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系统专委会,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能源互联网装备技术专委会等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的建模与优化运行,分布式多能源综合互补优化,多智能体协调控制,机器学习及其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等。

报告内容:能源互联网中关于分布式协同能量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供能网络独立运行的既有模式,利用分布式优化方法将复杂网络中大规模优化问题分配到单个节点上进行分布式的计算,实现不同形式能源在生产、传输、消费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优化和优势互补。报告将首先介绍针对一个热电联产系统利用两个改进的一致性迭代算法以全分布式方法来动态调节全局供需平衡。另外,针对能源互联网这一新兴理念,提出了一种多个能源体组成的能量管理框架,并通过解耦和转换最大最小化问题设计一个分布式一致性交替迭代方向乘子法获取能源互联网中的最优能源决策。

   

大会报告六:光伏发电功率分钟级超短期预测方法

王飞,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IEEE高级会员,IEC SC8A/WG2专家委员,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Associate Editor、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编委,曾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预测、综合能源、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等。

报告内容:传统新能源功率预测的时间分辨率为15分钟,难以捕捉光伏出力如此快速的变化,亟需针对分钟级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开展研究。利用地基天空成像仪来获取光伏电站的天空图像并对其进行云、空识别,进而预测天空云团的分钟级运动趋势是实现分钟级预测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相关原理的云团运动矢量预测方法,克服了线性外推方法不适应云团复杂非线性运动规律的缺陷,并通过三类具备相移不变特性的前置变换显著提高了该方法的鲁棒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大会报告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互补制氢关键技术

孙鹤旭,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冶金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风电产业技术路线图首席专家,国家级自动化教学团队负责人,IEEE高级会员,曾任第一、二届教育部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工程系统与控制。

报告内容:氢能是支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载体,氢能技术是国家能源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报告分析全球氢能发展的趋势,介绍河北省氢能产业的现状,重点分享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制氢的研究进展和突破满足电解制氢直流特性的直流微网风光储互补制氢系统集成设计、装备制造、运行控制、能量管理、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以及进行大规模应用示范,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制氢的创新解决方案。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

电气工程学院  

2019年12月19日  

  电气工程学院关于招募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创新... 返回目录 凝心聚力,众志成城 — 致全体2020届毕业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