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中心动态 >> 正文

思政工作深度“触网”,浸润“云端”春风化雨——电气工程学院深入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年05月23日 19:38    张颖      点击:[]

 

近日,电气工程学院收到了来自中共巨鹿县官亭镇委员会、共青团威县委员会、沧州市运河区南陈屯乡大季屯党支部、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中共十堰市茅箭区五堰街道办事处委员等23个全国各地单位发来的感谢信、表扬信,信中对学院学生在疫情期间积极支援家乡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向学生本人和燕山大学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与此同时,战疫期间学院接连涌现出被河北日报官方微博报道的匿名捐款研究生,将寒假初期打工所得全部捐献学校教育基金会的19级测控专业庞琛雨等同学的先进事迹……电院学子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展示的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情怀,让学院的学工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这是对学院育人工作的肯定。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拉远了辅导员与学生相处的物理距离,但却开启了学院学生工作深度“触网”的云端模式。

一、 深度“触网”,巩固学风建设主阵地

停课不停学,分散不分心。战疫期间,学院狠抓学风、精准发力,将老师督促与学生自励相结合,多措并举,点、线、面联动,把各项学风建设举措,云端输送到“宅”在家中的学生身边:

学霸一点发光,辐射同窗受益。深度“触网”的学风建设工作中,学院注重挖掘学霸朋辈力量,积极发挥成绩优异学生在学业帮扶、领跑领学中的重要作用。如2018级电气3班孟令聪,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讲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他在班级成立了“授人以渔讲课群”,每天晚上十点准时通过QQ群视频、群课堂等方式进行集中答疑,帮助同学们查漏补缺,攻克难点。每周他还会举办一次“授渔”活动,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轮流讲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另外,有的学霸还专门组织了“周周复习课”,每周用3-5个小时的时间,对难度较大的课程进行串讲,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班级积极引线,串起集体力量。学风建设中,班级是最有力和最灵敏的组织力量,学院积极引导班级承担学风建设责任,发挥其组织优势,2018级测控10班在学习委员缪羽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督学、促学、帮学、共学的活动,线上1对1视频辅导督促后进同学抓紧进度、理解知识点,每天晚上15分钟的“今日串讲”,带全体同学梳理一天的课程,一周一次的线上小课堂,同学们互相出题,分享解题方法,巩固和复习课上知识点,浓郁的班级学习氛围下,每一名同学都更加自律、更加系统进行着自己的“宅”家学习的计划。

年级全面布局,共享学习资源。学院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业任务特点,鼓励具有年级特色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2019级本科生通过个人自荐和班级推荐的方式,在各专业挑选出了34名同学组成专业学霸讲师团,各班学习委员在线征集疑难问题,梳理课程重点难点,讲师团根据具体需求,认领题目,录制视频,上传到各个多媒体平台,供整个专业同学查看。通过你问我答,你追我赶的方式,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业问题和困难,讲师团中的刘继琨、马文杰等同学因为视频讲解清晰、发布频率高,成了年级无人不晓的“给力学霸”。

点线面协同联动之下,学院还注重运用自身多媒体平台,整合学科资源,在对学生学业困难充分调研基础上,推出了“笔下生花”单科笔记线上分享活动,以及“芝兰行动”学霸微讲堂,邀请部分学科学习小能手,将相关讲解和解题方法总结录制成短视频,发布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上供大家学习。

目前,学院各年级共有117名学霸参与到了学生各科目的学业指导之中,累计2000余人从中受益,做到了疫情期间,学生学习“各科有互助,各班有组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深度“触网”,确保组织生活不断线

凝心聚远,彰显青春力量。疫情之下,学院着力把组织生活搬到线上,开展特殊时期的党团建设工作,通过“云”会议、“云”课堂、“云”关爱,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不放松,组织生活不断线。学院策划开展了“尺笔丹心”云党课教育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步伟老师进行了云党课第一讲《中国防控疫情彰显的制度优势》,学院党委书记卢志刚,正处级辅导员刘立伟,各学生党支部书记接续开启云党课教育,确保支部建设不放松,党员意识不断线,云党课教育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注重挖掘战役期间的党支部先锋引领力量,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开展“弘扬雷锋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专题党课解读战疫时期的雷锋精神,湖北籍学生第二临时党支部举办线上抗疫周记展讲述普通学生的坚强故事,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抗击疫情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走在前列、主动担责。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连续推出多期“云”团日风采展示,各团支部纷纷推出战疫歌曲展播、诗歌展示,积极组织“抗疫团旗飘,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让青春力量在疫情阻击战中发光。

二、 深度“触网”,探索思政话语新形式

疫情发生后,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抓育人重点,主动转变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同学们熟悉辅导员开启了线上思政的“多才”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核内容融化在道道育人大餐之中:

卢文龙老师绘制了210幅战疫手绘作品,为武汉加油、展示广大师生的战疫力量。

刘超、王晴两位老师深入挖掘学生朋辈榜样力量,在学院微信公众号连续推送了8期“榜样”之有“志”青年系列先优模范事迹,2期先锋党员事迹,6期芝兰行动——学霸微讲堂,19期学习标兵榜样事迹。

张颖、李雪莲两位老师化身“阅读主播”,通过线上平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引导学生用阅读填充“宅”家时光。

“金嗓子”刘蕊老师在“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后,原创歌曲并演唱《80.90.00后》,歌词中的“我们撑起家国责任不负亲人期待,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好一路又一带”在学生中传唱,鼓舞了同学们的战疫士气。

“多样化”的网络思政教育话语表达,诠释了特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担当。

思政之力,在于对育人初心的坚守,在于因事而化的品格。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工作队伍在这次疫情大考中练就了新本领,师生也因这次特殊的经历得到快速成长。困难和问题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方向,成长的动力。电气工程学院学工队伍将长存“忧患意识”,提高业务本领,提升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新格局,切实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为学校提升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invisible

     

  invisible

    

 invisible

   

invisible

  

invisible

 

invisible

 

  电气工程学院组织开展第3期云党课教育活动 返回目录 电气工程学院组织开展第4期云党课教育活动